2025年3月,QS亚洲大学排名公布的时候,不少上海家长都盯着榜单看。上海大学一下子冲到了81名华丰金服,把华东师大甩在了后面。这个结果出来,高三家长群里炸开了锅,有人说上大现在这么厉害,也有人嘀咕,华师大可是老牌985,怎么就被超了?有位在教育行业干了20多年的老师,这几天接到好多咨询电话,他总跟家长说,选学校别光盯着排名数字,得想想孩子到底适合啥。
上海的大学这几年发展确实快,之前就有教育统计数据说,本地高校已经分成了三个梯队。第一梯队是交大、复旦、同济,这些是老牌强校,国际上都有名气。第二梯队里,华东师大、华理工、上财这些,各有各的强项,上大也是这几年才慢慢追上来的。
住上大附近的人可能有感觉,这学校的学生越来越拼了。之前有数据说,想考上大,得在全市15万考生里排进前5%,差不多是7500名以内,这竞争压力可不小。生源质量上去了,学校的整体实力自然跟着涨。
上大的工科专业这几年特别亮眼,机械、材料这些学科,不光实验室设备新,还跟不少大企业有合作。学生没毕业就能去企业实习,就业路子宽,雇主那边评价也高。QS排名里有项“雇主声誉”指标,上大在这方面得分肯定不低,说不定就是靠这个把排名拉上去的。
家长群里看法挺不一样。有个叫老王的家长,他家孩子正高三,看到排名后立马说要报上大,觉得“排名上去了,毕业找工作肯定更吃香”。他觉得学校排名高华丰金服,将来孩子简历拿出去都有面子。
也有网友冷静些,说“华师大是985,文科、师范类专业多厉害,上大工科强,这俩本来就不是一个赛道的”。他们觉得拿综合排名比,就像拿苹果和橘子比,得看孩子想学啥专业。
还有教育行业的人出来说话,说去年有个学生家长老李,孩子成绩能上华师大,偏要报上大机械专业,当时好多人不理解。现在看,那孩子毕业进了汽车大厂,起薪比不少名校毕业生还高。这说明专业选对了,比学校排名靠前更实在。
其实QS排名的指标不止一个,学术声誉、师生比、论文引用率这些都算分。华师大作为师范类顶尖学校,在教育学、心理学这些学科的学术声誉上,肯定比上大强。但上大这几年砸钱搞工科,实验室多,企业合作项目也多,学生就业率高,雇主那边给的评价自然就上去了,这部分得分一涨,排名就往前冲了。
所以排名变动华丰金服,本质是学校发展方向不一样。上大走的是“应用型”路线,盯着就业市场需求;华师大走的是“学术型”路线,侧重基础研究。家长选校时,得先弄明白自家孩子是想搞研究,还是想毕业赶紧找个好工作,这俩需求对应的学校,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之前有家长光看排名,让孩子报了排名高但专业不喜欢的学校,结果孩子上学后天天抱怨,说“上课像听天书,一点兴趣都没有”。这样就算学校排名再高,孩子学不进去,也是白搭。
选学校这事儿,真得一步一步来。先问孩子,你到底喜欢学啥?是喜欢泡实验室搞研究,还是喜欢动手做项目?把这个弄清楚了,再去挑学校。比如孩子想学金融,上财的金融专业比好多排名高的学校都强,去了肯定不亏。
再就是查专业实力,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王牌。东华大学的纺织服装专业,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;上财的金融,毕业生进银行、券商的一抓一大把。这些专业的就业数据、校友资源,比学校的综合排名有用多了。
有条件的话,带孩子去学校转一圈。看看图书馆人多不多,食堂饭菜合不合口味,宿舍住得舒不舒服。之前有个学生,光看排名选了个外地名校,结果去了发现气候不适应,饮食不习惯,读了半年就想转学。环境合不合适,只有自己去了才知道。
前几天碰到个毕业10年的学生,聊起母校变化,他说“教学楼新了,设备好了,但最怀念的还是晚上图书馆坐满人的样子,那种大家一起埋头看书的氛围,才是大学最该有的样子”。这话挺实在,学校的硬件会变,但骨子里的求知氛围,才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东西。
选学校,说到底不是选排名,是选一个能让孩子安心学、愿意学的地方。你家孩子选学校时,有没有哪所学校的氛围特别让他心动?
瑞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